摘要: 1、棉蚜:俗称油汗,常群集棉株嫩茎、叶背等处吸食汁液,致使棉叶卷曲,生长停滞。虫体形态呈无翅蚜和有翅蚜。前者稍大,体长约17毫米,黄绿色至深绿色。后者体长约1.5毫米,黄绿色。主要以卵在花椒、石榴、木槿与夏至草等多种寄主植物上越冬。翌年2月下旬卵孵化, ...

1、棉蚜:俗称油汗,常群集棉株嫩茎、叶背等处吸食汁液,致使棉叶卷曲,生长停滞。虫体形态呈无翅蚜和有翅蚜。前者稍大,体长约17毫米,黄绿色至深绿色。后者体长约1.5毫米,黄绿色。主要以卵在花椒、石榴、木槿与夏至草等多种寄主植物上越冬。翌年2月下旬卵孵化,在越冬寄主上繁殖4代~5代。4月下旬至5月上旬棉苗开始出土,大量有翅蚜迁人棉田危害。一年内可繁殖20代~30代。防治可采用75%甲拌磷乳剂0.4公斤,加适量水,均匀拌在50公斤棉种上,堆闷12小时。也可采用70%灭蚜松可湿性粉剂,按棉种1.5%的药量进行拌种。或浸种催芽后,与3%复配克百威颗粒剂0.5公斤~1公斤,混拌干棉种3公斤~5公斤。或每亩用1.5公斤3%呋喃丹颗粒剂与种子同播,或采用药土盖种。
2、棉花叶螨:俗称火龙、红蜘蛛,危害棉花是以成、若虫群聚叶背吸食汁液,叶正面呈失绿斑点,严重时变红卷缩。成螨体长约0.5毫米,椭圆形,多呈橙红色,4对足。该螨一年发生12代~15代,以雌虫在杂草根际、枯叶下或土缝中越冬。翌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,5月中旬迁人棉田繁殖危害,6月~7月份为发生危害盛期。棉花与粮食、油料作物间作有利于此虫发生。防治可采用75%甲拌磷乳剂0.4 公斤,加水均匀拌50公斤棉种,然后堆闷12小时。
3、棉蓟马:又称烟蓟马、葱蓟马。此虫以成、若虫锉食棉株汁液,致生长点枯死,呈“公棉花”。成虫长约1.2毫米,淡,体背黑褐色,翅窄长、透明,翅缘有长毛。一年发生多代,以成虫、若虫在棉田土内、棉枯叶中越冬。待棉苗出土后飞往棉田危害,5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棉苗子叶背面危害。一般气温高、久旱往往是棉蓟马将要大发生的预兆。
防治方法同棉花叶螨拌种;或用林丹粉、保棉丰等拌种,是防治蓟马最有效的措施;或用70%灭蚜松可湿性粉剂1.5公斤~2公斤拌棉种100公斤,拌后即播。